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

時間改變與城門河用途

城門河隨著時間,由單單一條排水道變為人們的康樂地區之一。在水質達到可接受水準後,1996年6月城門河首次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,揚名海外,亦進行各種划艇、獨木舟等水上活動令附近居民有更多選擇和運動機會。而每年端午節沙田區的龍舟競賽亦在城門河舉行。在城門河兩岸建有緩跑徑和單車徑,地勢較隔鄰的馬路略低,並種有樹木等植物與馬路分隔,鳥語花香。提供優質環境。緩跑徑的起點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,沿西岸經沙田馬場及吐露港公路連接至大埔,而東岸則連接到馬鞍山一帶,令各區市民得益。遊城門河可步行、踏單車,亦可緩跑。若體力不支,或要中途離開,沿途可轉乘小巴、巴士或馬鐵等交通工具。時間和開發令到城門河對人的作用更廣闊。

城門河單車徑










城門河上划艇









城門河畔緩跑徑

1 則留言:

  1. 嗯,繼續在正確的方向上走。Good.

    有一個小建議:看了不同的資料,有少少亂:
    城門河的水質似乎好反覆,有沒有一個好的整理,e.g 圖表之類?

    如果可以清晰交待,水質、活動、政府三方面的清晰關係,加一點文化意見,這會是頗高質素的一個研習(近文憑試級)。

    繼續前進,向前飛奔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