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

1980年-90年代城門河的環境
1980年代,大量未經處理的工商業、禽畜和家居廢水排入城門河,河床不斷積聚污染沉積物。1990年代初,政府執行《水污染管制條例》,情況受到控制,城門河水質亦得以改善。可是,河床仍然積聚不少沉積物,發出陣陣惡臭。
環保署實施了三方面的措施,以改善沉積物和臭味問題。其中一項是生化處理工程,把含氧化學溶劑注入沉積物。這樣會消除臭味,以及加快沉積物中有機污染物的分解程序。

(生化處理工程)
另一項工作是挖掘香港體育學院至文禮閣一段的城門河河床。這項疏浚工程可清除大量污染沉積物,從而改善臭味問題。另外,工程可清除堵塞雨水渠出口的河床沉積物,有助防止水浸。



(疏浚工程)
由於城門河文禮閣一段的沉積物及臭味問題較為嚴重,環保署將會在這裡鋪墊250米長的人工河岸。人工河道包括挖掘河床及河堤,改變河道的闊度、形狀、結構及位置,在河堤和河床表面蓋上混凝土,目的是防洪。


(人工河岸)
這三項耗資4,500萬元的工程乃由環保署建議,並於2001年5月由土木工程署展開。生化處理、疏浚及鋪墊河岸工程將於2002年完成,如有需要我們會採取更多的改善措施。
城 門 河 曾 經 是 水 上 樂 園
一 九 九 五 年 , 國 際 龍 舟 邀 請 賽 於 沙 田 城 門 河 舉 行 。 之 前 , 在 城 門 河 的 主 要 水 道 早 已 多 次 舉 辦 划 艇 、 獨 木 舟 和 本 地 龍 舟 賽 事 。 不 過 , 划 艇 人 士 與 市 民 大 眾 都 關 注 接 觸 河 水 而 引 致 染 病 的 可 能 性 , 而 漫 步 河 畔 小 徑 、 公 園 的 人 士 都 抵 受 不 了 撲 鼻 的 臭 氣 。防 止 污 染 措 施 如 取 得 成 效 , 將 可 使 城 門 河 一 變 而 為 水 上 運 動 員 、 熱 愛 水 上 運 動 人 士 和 大 眾 市 民 歡 迎 的 水 上 樂 園 。


2009年 城門河變垃圾河

沙田城門河因舉辦香港國際龍舟大賽聞名於世,於2009年期間污染極嚴重,下游更淪為垃圾湖,充斥垃圾、動物屍體和油污,不但影響觀瞻,更會危及市民健康。各界怒斥食環署玩忽職守,令香港形象嚴重受損。河面漂浮死老鼠、死貓、死魚,還有膠樽、膠袋及厚厚的油漬,臭氣熏天。


1 則留言:

  1. 銘高的首幾段為黃雋穎補遺了。配合得宜。

    以水上活動入手也能突顯水質的變化, 乃至用途和水質的關係。

    回覆刪除